首页汽车知识 正文

为什么电动汽车发展_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2024-04-05 11:44:16 81 0条评论

为什么电动汽车发展_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为什么电动汽车发展_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趋势?
2.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趋势?

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出现极丰富了各位车主的有车生活,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作为行业发展新事物,我们应该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它。坊间戏称电动汽车是加了轮子的手机?个人认为买电动汽车有以下几大问题是你必须要面对的:1、电量焦虑;2、更新迭代快;3、高度集成化……今天,我们先来聊聊电量焦虑(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再续航问题突出?充电时间过长了?其实,我觉得续航里程已不再是电动汽车的主要短板。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动汽车,实际续航大多能超过400KM。长途驾驶时,一般人也顶不住400KM的连续驾驶,这意味着高速120KM/H连续开接近4个小时(疯狂计算)。特斯拉乘客表示,就这乘坐体验,要不了三个小时我就想下车休息了。扪心自问你能开这么久车吗?所以,再续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各大厂商的解决办法是研发电池新技术或强化再续航。很明显,强化再续航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方案,只需匹配充电设施,增加快充功能。因此,各大厂商各显神通,给出了许多快充方案,但充电要花的时间依旧比加油多。长途驾驶时,燃油车回满血需要的时间甚至不够上个厕所。而电动汽车再续航,大概需要吃个饭,上个厕所,然后再休息十分钟。你换个角度想,这无形之中给道路交通安全加分了呀(道路交通安全法-长途开车需要休息)。研发新电池技术难度最大?由于快充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案,所以即使是研发新电池技术的厂商也得跟风,不然就会跟不上节奏。当然也有不跟市场节奏的厂商(宏光MINIEV:我怀疑你在内涵我)。说到电池技术,那不得不提及"大佬"比亚迪。说到比亚迪,你会想到什么?口罩、王朝系列、电池技术……没错,它曾是世界第一口罩制造商、王朝系列开创者、车载电池技术一流。毕竟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不但有快充,而且会应用最新电池技术,保证充电桩、快充、电池三项投入。当然,还有电池安全问题,也是比亚迪极为关注的。冬天续航里程缩减,怎么办?还有一个问题:北方的电动车用户应该深有体会,那就是冬天续航500KM变250KM?,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季亏电问题。其实不该叫电量虚标,因为无论是锂电池还是铅酸电池,都是电池活性的问题。活性这个东西,我只能说到了冬天如果可以,你是不是就只想缩在被窝里?更何况北方冬天不得开暖气。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不一样,没办法像燃油车一样借热供暖,它得全电驱,所以很多车型都争先装备二氧化碳热泵了。说到空调,每年五一国庆这种长假拖车师傅都很快乐,因为高速堵车,一堵车就要开着空调吹,没电了就只能被拖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丰田要发展电动车是想要多元化发展,跟进时代潮流。

丰田并不认为纯电动车是唯一的发展方向,它更加看重多种技术并举的汽车电动化未来。也就是说,丰田觉得混合动力(HEV)、插电混动(PHEV)、燃料电池(FCV)、纯电动(EV)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并且因为普锐斯的极度成功,让大家把丰田当做了混合动力技术的代表,这就好比提起周星驰,大家都会想到“出色的喜剧演员”,但他其实也是很优秀的导演。

丰田选择多元化的汽车电动化战略是基于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各种技术方案的深入了解和不断进步,是基于一种脚踏实地的企业精神。

丰田认为,基础的技术积累对所有类型的汽车电动化都有用,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纯电动车的到来顺理成章。最重要、最基本的三项技术是:电池、电机、PCU动力管理系统。

丰田的混动车与纯电动车:

混动车与纯电动车具有差不多的环保性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加出色。丰田从汽车全生命周期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考虑车辆行驶时的排放,还考虑车辆制造、维修、报废和所用材料制造时的排放,考虑燃料制造时的排放。

发现纯电动车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并没有想象的大,甚至不如插电混动车型。这是因为纯电动车所耗电能的生产会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其生产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比常规车型多很多。

一个是和核电发展有关,国内现在几个技术路线都在搞,一旦搞出来了,估计会像高铁那样大规模投入,届时电力充沛,石油还是紧缺,电动车能节约石油。另外应该和新能源以及煤炭有关。第二个应该是和汽车产业发展有关,指望在传统汽车行业追上美日德希望不大,新能源汽车相当于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中国至少能分一杯羹。而且这个到时候又是一堆的标准,就像5G一样,等到分蛋糕的时候,市场又是关键因素,日本这种市场小的国家几乎没有话语权,美国中国欧洲三家市场够大,能撑起一套自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