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知识 正文

中国为什么不开发氢能源车_氢云观察:氢燃料电池汽车优势明显,为何被市场制约,难以推广?

2023-10-20 10:47:10 58 0条评论

中国为什么不开发氢能源车_氢云观察:氢燃料电池汽车优势明显,为何被市场制约,难以推广?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为什么不开发氢能源车_氢云观察:氢燃料电池汽车优势明显,为何被市场制约,难以推广?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氢能源汽车还有发展的可能性?
2.氢云观察:氢燃料电池汽车优势明显,为何被市场制约,难以推广?
3.氢能源汽车为什么不能推广?氢能源有哪些致命缺点

氢能源汽车还有发展的可能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1970年通用开始提出使用“氢经济”概念到现如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的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现代、丰田都曾经将“氢燃料”电池提升日程,但是全球氢能源汽车销售,始终无法得到质的突破。

据悉,在21年6月份,本田宣布停止制造生产氢燃料电动汽车,从侧面也能看出,氢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被时代所抛弃。

在今年的国际氢能源联合会,曾经发出这样一份预测报告,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50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占全球汽车的20%~25%。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依旧会有企业对氢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研究。

而这个企业应该就是现代,从1998年开始,现代企业集团就成功设立氢燃料电池开发部门。截止到2013年,现代集团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车,这款车上市之后,搭载氢燃料电池的SUV也开始陆陆续续上市。

虽然在现如今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开始进行产业转型,现代集团紧跟潮流,推出众多的锂电池汽车。但其实,现代汽车在新能源全球布局依旧没有放缓,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据悉,在最近的现代集团发布会上,现代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宣布到2040年,将在全球的交通及个人领域,氢能源将会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参与部分。现代汽车集团将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助力全球建立一个全新的氢能源社会。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行业转型的今天,现代汽车集团发布这样的消息,可以说有逆势而上的意思,但其实从整个布局规划上来看,现代汽车对氢能源依旧有着不一样的冲劲儿。

在21年7月份,欧盟曾经公布一份战略,在这份战略当中,把氢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顶点。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边是新能源汽车转型,一边又是新能源被各个国家列为未来发展重点,我们应该如何而做呢?其实现在的我们最主要做的就是应该继续等待,加快布局与研发。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实体,也将会成为这股浪潮中必不可少的力量,这是所有车企所共同的认识。此前中国曾宣布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而现代企业集团与中国的联系也将会越来越深。

氢云观察:氢燃料电池汽车优势明显,为何被市场制约,难以推广?

对于新能源汽车,我国选择了电能,为何没有选择氢燃料,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氢本身是一种二次能源,而不是一种可回收的一次能源。其他一次能源需要用于生产,如天然气制氢和煤炭制氢,与电能本身相比,它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电的来源非常广泛。太阳能、风能、水利、燃煤和核能可通过各种发电方式获得。事实上,中国的煤炭储量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如果氢能全面实施,最终将依赖原油外包,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风险问题。

电能是不同的。在新能源汽车全面推广之前的许多年,中国开始布局核电和电力传输等技术,包括引进和自主开发,氢将在工业和家庭供暖中取代天然气,在实现零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很难看到氢与电动汽车竞争。

氢的体积能量密度很低,需要加压到非常高的压力才能储存足够的燃料。如果是液化储存,虽然不需要这么高的压力,但设备更复杂、更昂贵,而且无法防止泄漏,因为我们没有100%的保温材料。如果车辆长时间停放,必须不断释放氢气以保持低温,这不适合车载应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起步较晚。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有赖于整个氢能产业的全面发展。这导致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放缓,市场自然率先选择技术更成熟的锂电池。第二,“新能源汽车,中国选择了电能”形象的原因是我们接触和关注汽车。至少在现阶段,锂电池比燃料电池更适合于乘用车领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也是一个大方向,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实用性,直接用电更为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没有出路。当环境适宜时,它总有一天会开花。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的全部内容了

氢能源汽车为什么不能推广?氢能源有哪些致命缺点

氢燃料电池车具有三大优势:零排放、降低车企减排压力、单次加氢仅需几分钟,可行驶1000公里、电池寿命长,低温性能适范性强等

4月初,三款氢燃料电池车首次登上《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享受每辆车20万-50万的国家补贴,与部分地方政府的等额补贴,总额最高可达售价的70%,补贴力度至少会持续到2020年。

氢云链认为,未来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但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还是遇到较大困境,核心零部件技术研发难度大!如:高压储氢罐研发难度大、氢燃料电池多项关键技术还未突破、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低等, 除此之外,制氢成本和用车等困境也是面临推广较大难题。

但氢云链认为:真正 制约氢燃料电池真正走向实用、走向市场、走向大众生活的障碍是经济规模的制氢、加氢技术及其 社会 普遍度、技术上(电堆和整车技术)的可靠性等。其中加氢网络是基础设施,是普及氢能应用的基础。

短距离运输长管拖车气态氢气运输最经济,300公里以上液氢槽车运输更经济:氢气运输的方式包括气态氢气输送、液态氢气输送和固态氢气输送。前两者将氢气加压或液化后再利用交通工具运输,这是目前加氢站比较常用的方式,固态氢气输送通过金属氢化物进行运输。如果考虑氢气液化装置的投入、液化能耗等等因素,气态氢气的运输最经济,长管拖车气态氢气运输成本最低可以达到50公里2.3元/kg,折合为46元(吨·公里),/当运输距离超过300公里,液氢槽车运输变得更经济。

国内加氢站核心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加氢机有望最先国产化:

加氢站与现有较为成熟的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相似,主要设备包括卸气柱(站外制氢加氢站)、压缩机、储氢罐、加氢机、管道、控制系统、氮气吹扫装置、放散装置以及安全监控装置等等,无论是站外制氢加氢站还是站内制氢加氢站其核心设备都是压缩机、储氢罐和加氢机,它们分别占到加氢站建设成本的30%、11%、13%,目前国内加氢站核心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加氢机已有国内公司取得突破,有望最先实现国产化。

国内加氢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起步阶段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以及政府示范项目示范;进入商业化运营后,加氢站的建设应以主要城市为中心,然后再在连通主要城市的交通干道(高速)上建设,形成初步的氢能高速路(网络);在规模经济显现前,适当的补贴政策是必要的;相关标准成熟后,应该鼓励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加氢站;加氢站降成本方面,除了技术革新之外,应该充分考虑油气综合加注站。

总体而言,氢燃料 汽车 的发展前景广阔,各方企业和政府不断布局,产业链加速筹备,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但是氢能、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商业化、生活化之路还很漫长。

据报道,目前国内已有企业成功研发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解决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供给问题,而多家企业正在研发的70MPa储氢罐也即将具备量产的能力。

另有北京大学、中国 科技 大学的科研团队,分别研发出了不使用铂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极大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催化剂活性。

氢云链总结:

现在氢燃料电池 汽车 面临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政策越来越明晰,产业链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市场认可度也在提升,推广步伐在加快,产业态势正在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风险提示:

1)加氢站网络建设不达预期;2)加氢站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不达预期;3)产业政策和补贴政策波动风险;4)燃料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等。

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由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分割市场,氢能源汽车虽然在新闻媒体上听到过,但是似乎没有见到量产的身影。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的应用还是比较支持的,不明白氢能源为什么不能推广的原因。

氢能源致命缺点

1、国内对于氢能源的研发以及推广都尚在起步阶段,而之前氢能源试用车发生泄漏引起爆炸,所以就没有在家用领域继续推广。不过在公交车上的应用开展顺利,部分地区已经在道路使用了。

2、氢能源的提取本身也要来源于其他地方。比如消耗电能电解水产生,或者从其他气体反应而来。这当中消耗的电能或产生的其他有害气体并不少,综合来看性价比很低且优点存在风险。

3、储存氢气条件严苛。由于氢气的分子机构,导致它不像其他气体那样容易被压缩。通过管道运输,这又是一笔巨额成本。

4、续航不够。加氢站的人说车辆每次加满氢气,理论上可以达到300公里的续航,但是实际上只能开到170-200公里。

氢能源不能在家用车领域推广的原因还有加氢站的数量问题,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远高于加油站或充电站。纯电动汽车在国内以及发展多年,中长途的出行依然绕不开充电问题。何况国内的加氢站非常有限,只适用于在固定路线,因此我们国内先施行氢能源的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