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知识 正文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为什么没有召回_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排行及热点回顾

2024-02-21 09:42:48 37 0条评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为什么没有召回_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排行及热点回顾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19年召回盘点:召回原因令人后怕,你的爱车中枪了吗?
2.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排行及热点回顾
3.汽车召回:说起来都是泪 这个热闹还是别凑了
4.才上市一天,欧尚X5就被喷了个遍,承认国产车优秀这么难?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为什么没有召回_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排行及热点回顾

2019年召回盘点:召回原因令人后怕,你的爱车中枪了吗?

众所周知,汽车的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所以买车君每个月都会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及时对召回情况进行汇总和报道。如今2019年刚刚过去,我们又梳理了全年的相关数据,为大家做一期年度召回盘点。

据统计,我国汽车市场在2019年共发起167起召回,涉及56个品牌共计680.97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尽管召回数据看着比较吓人,但2019年的召回量已同比下降滑45.67%,与之前动辄千万辆的年召回量相比,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召回总量均已回归常态。

2019年度国内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BBA召回数量居首,自主品牌占比不少10%

在2019年度的汽车召回中,包含BBA在内的5个德系品牌累计发布57次公告,共召回汽车约332万辆,占召回总量的49.41%;日系共计召回汽车约139万辆,占比20.69%;美系召回汽车约71万辆,占比10.67%;自主品牌召回约60万辆,占比9.01%;韩系召回约47万辆,占比7.13%;瑞典、意大利、法系车型占比不足1%。

对此,有消费者表示,豪华品牌问题频出已经不再值得购买,但真相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从它们的召回通告来看,有超过90%的召回原因都是装配失误或供应商问题等引起安全隐患,并非因产品在设计或者制造方面造成的质量缺陷从而发起的召回。只不过豪华品牌更注重用户安全,拥有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任的态度,愿意主动式召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从以上召回名单中,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此次召回的车辆中自主品牌的占比不到10%,那是否意味着自主品牌质量远远领先豪华品牌?不存在问题了呢?买车君从投诉相关渠道了解到,自主品牌零部件的投诉量高居榜首,同时装配水平也被消费者吐槽。这也说明,自主品牌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厂家需要主动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不足。

总之,汽车作为一个产品,是由上万个大大小小的零件组成,难免会出现关于质量方面的缺陷或问题。面对车辆出现问题,车企启动车辆召回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不但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反而能反映车企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相反,那些出现问题而不积极解决的车企,反倒是值得我们深思。

高田气囊余毒尚在

尽管日本高田公司已于2017年6月在日本和美国同时申请破产保护,但2019年因搭载高田气囊而发生的召回仍然存在。统计发现,2019年公告的召回车型中,有约209万辆汽车是因高田气囊召回,占据召回总量的31.14%。

高田气囊召回几乎涉及所有外资车企,其中丰田、斯巴鲁、马自达和三菱等日系车企是高田问题气囊重灾区,德系和美系也未能幸免,从召回数量上可以看出高田气囊事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短时间内很难画上句话,估计在2020年还会持续。

电动车自燃成召回“新主角”

在过去的2019年,“自燃”已经是电动车领域中热度最高的关键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发生40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而安全问题也已逐渐超过了“续航”,成为当下电动车最被关注的领域。

由自燃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召回,2019年共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召回33281辆,涉及企业有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宇通、金龙等9家车企。其中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有6217辆,占今年新能源汽车总召回量的18.68%。

新能源车因质量缺陷发起召回,无疑是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隐患的车型数量在下降,车企迫于压力也会更用心提供高品质新能源车型,这对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中国车市都是一件好事。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如今的消费者已不会谈召回而色变。汽车产品是由上千万零部件组成,也牵涉众多供应商,制造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召回的原因同样也极为复杂。车企主动召回并不意味产品质量已下滑,反而是车企对产品质量问题关注度的提升,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当然,即便如此,消费者依旧希望车企能够更好的把控产品质量,提供更为可靠的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排行及热点回顾

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什么遭遇“寒冬”?

导语:

就像2019年的冬天已经到来一样,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11月27日,北京大学教授、电池“达沃斯”学术委员会主席其鲁在ABEC 2019│第7届中国(常州·金坛)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近乎悲观地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续航虚高和电池残值过低问题等严重影响着消费市场的信心,再加上补贴缩减、外资入华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产业洗牌加速,多数企业面临“成本高、价格降、需求降、融资难、回款难”等重重“劫难”。

在2019年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应对增量急速萎缩的“后补贴时代”,如何破“冬”迎“春”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据了解,在本届广州车展的1050辆参展车辆中,新能源车占了180辆,比例有所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提质升级的新时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5.4%和45.6%。事实上,这已经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今年6月达到顶峰后,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了。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行业首当其冲。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热度正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扩产日趋理性,市场新一轮的深度洗牌已经开启。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新能源汽车遭遇寒冬的几大主要原因吧。

一、车市整体低迷

2018年,全国53.5%的经销商经营亏损,2019年上半年盈利的经销商占比只有29%。曾经的中国企业500强之一——庞大汽车集团申请破产,更显示出经销商处境艰难。

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抓住补贴退坡前的最后“狂欢”,达到了月销量15.2万辆的最高点。此后,销售行情急转直下,7月至10月连续环比下滑,市场持续探底。不少业内人士坦言,想不到政策退坡的影响如此之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而今年前10月与去年总销量的差距约为30万辆。过去4个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在7万至8万辆的水平,接下来的11月、12月,也很难出现大幅的环比增长。这意味着,在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近十年来,可能会首次出现年度销量的负增长。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预计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前期,预计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比亚迪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

二、补贴退坡,产销陷入“滞涨期”

在补贴大幅退坡的当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正陷入“滞涨期”,促消费正成为全产业链的布局重心之一。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10.1%。“我们预计2019年度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将在115万~125万辆左右,与去年持平或略减。”于清教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补贴骤降冲击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四连降”,新能源车市销量今年或首现负增长,也是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坦言,今年年初,我们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但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下滑,这一目标曾被下调到了150万辆,但是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很难。

据了解,今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最大的一年,国补降低50%以上,地补则提前一年归零,补贴快速滑坡之下,产业高估值泡沫也开始退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也将迎来更深层次的洗牌。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受政策变动影响依然很大,而“双积分”、汽车促消费等接续政策的效果还未显现,业界对于政策稳定的呼声高涨。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考虑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出台刺激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热度也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扩产日趋理性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07GWh,同比下降31.35%,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滑。

三、新能源车市或迎变局

在车市寒冬的大环境下,一些造车新势力波动剧烈。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从今年9月份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销量来看,蔚来、小鹏、威马、合众四个品牌尚存硕果;新特、云度、前途、电咖、零跑等作为第二梯队也有一定份额,不过拜腾、FF、敏安、游侠汽车、陆地方舟等还停留在交付门外,有的甚至已经不知所终。

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产量环比增长6.2%,销量环比下降5.9%;同比分别下降35.4%和45.6%。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均出现增长,但销量则呈不同程度下降。此外,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环比降幅接近40%,降幅高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种。

对此,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最大原因是补贴退坡。1月份至10月份,新能源汽车分别实现产销量98.3万辆和9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0.2%。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增长,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出现一定回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降幅有所扩大。

业内普遍认为,除了车市整体需求疲软的大环境和市场开放后所带来的外资企业挑战外,部分自主品牌车企过分依赖补贴、依赖合资品牌、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等,也是车企在补贴退坡后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车企必须摆脱补贴以来,努力打造品牌力,才能保持生存与进一步的发展。

少了新能源补贴的支持,可以让我们反思,此前的新能源销量高增长中,有多少来自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又有多少用于出行营运车辆。否则,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路高增长,很容易让车企甚至是汽车行业产生一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非常好的错觉。”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强调,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经历高增长后,开始反思的好机会,而经过本轮洗牌,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在明年恢复正增长。

四、事故频发 打击消费者信心

和销量持续下滑类似,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也让消费者频频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包括特斯拉、蔚来汽车等多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陷入“自燃门”,让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了一场口碑危机。据了解,今年4月份以来,蔚来ES8在上海嘉定、陕西西安和湖北武汉相继自燃起火,不仅让蔚来汽车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蔚来汽车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今年6月27日起,蔚来汽车共召回了4803辆搭载2018年4月2日到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汽车,占同期交付总量的近三成,仅召回成本就花费3.39亿元。这也成为了蔚来汽车今年第二季度利润亏损达32.85亿元的重要原因

五、大多企业融资不顺

11月13日,小鹏汽车完成4亿美元C轮融资。临近年底,这才是今年第三家获得股权融资的新造车企业。其实,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普遍不顺畅,蔚来此前被传引入湖州政府方面50亿元的融资,但后来遭到否认;还没实现量产交付的拜腾汽车,C轮融资也是一拖再拖……看来,资本和车市同时进入了寒冬这对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造车新势力而言,真是致命性的“断供”,因为没钱也不会有技术。更残酷的现实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已经僵死在寒冬的前夜。

从2010年开始,我国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仅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也进行了配套补贴。于是,无数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参与进去。最高峰时,扯起造车大旗的初创新能源企业多达400多家,各路资本也是蜂拥而入。

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始终是欧美日韩企业的天下。借新能源换道超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突破性愿望。如今,十年已逝,从今年年中开始,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也应声下跌,目前已经连续下跌4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4.7万辆,增速比1-9月继续回落,其中10月销量为7.5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5.6%。由此可见,新能源车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中汽协认为,即便调低后的全年150万辆目标也很难达成。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在迅速降温,一些传统机构投资者,包括大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在新造车企业上的投资都非常谨慎。因此,当小鹏汽车C轮融资成功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高兴地说“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非常高,这意味着主流资本的认可。”可是,他报喜没报忧的是,此前小鹏汽车曾预计C轮融资金额为6亿美元,不仅没有达到预期规模,而且距离全年完成300亿元的融资目标,也还是相距甚远。

结语

在车市寒冬的大环境下,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和造车新势力的剧烈波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了深度洗牌。但是相信在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大环境下,未来新能源汽车还将是发展趋势。本土企业必须紧紧把握未来并不长的窗口期,持续快速创新,形成自身的独特能力,进而在这场大浪淘沙战役中突出重围,在与包括跨国车企巨头等在内的各类新能源车制造商的同台竞技中赢得优势。

汽车召回:说起来都是泪 这个热闹还是别凑了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170个(包含工程车辆及轮胎召回),与2018年相比减少10个,其中,涉及65家车企的230余款车型,召回总量6,417,167辆,召回总量较去年下降48.3%。在经历了前两年国内召回高企的态势后,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召回总量均回归平稳。

受到高田气囊事件的持续影响,国内汽车召回次数从2015年开始快速爬坡,并于2017年达到顶峰,近两年出现回落迹象。2019年,随着高田气囊召回工作接近尾声,国内汽车召回总量也重新回归正常水平,相比2018年大幅降低。

在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活动中,德系品牌的召回次数为63次,成为召回最多的国别品牌,其中涉及到的缺陷部位更是五花八门,小到配电盒电缆接头,大到轮胎等部件,一方面可以看出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对于缺陷的精确追溯和批次追溯日渐完善;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在消除安全隐患方面的积极态度。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单次数量超过50万辆的召回仅有1次,相比2018年减少了75%,主要故障问题为国产奔驰C级和E级的“前减振器缺陷”。此外,单次召回数量超过40万辆的有2次,分别为天津一汽丰田花冠EX和威驰的“高田气囊”问题以及北京现代途胜的“机油增多”问题。

2019年度国内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1、持续大量投诉引发舆论关注,车企扩大召回大势所趋

虽然早在2018年初,华晨宝马就曾针对燃油泄漏问题召回过国产宝马3系16504辆。不过,由于召回范围较小,导致2019年再度爆发了大量的投诉,涉及车辆年款远不至于召回范围。为此,车质网发布了《近7万辆宝马3系存在油箱漏油风险?亟待召回》的文章,提示华晨宝马扩大召回范围。最终,在车质网呼吁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华晨宝马基于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于2019年底宣布扩大宝马3系的召回范围,召回车型数量高达312,281辆,涉及2011款、2012款、2013款、2014款、2015款和2016款共计6个年款的华晨宝马3系车型,体现出了十足的诚意。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奔驰身上,与华晨宝马不同的是,奔驰的扩大召回更多是基于自身模拟耐久测试和技术分析所得出结论而主动实施的,相同的是两次召回期间车质网也曾收到了有关于减振器断裂的投诉,但奔驰对按照召回措施新生产的车辆也一并实施了补充召回,体现出企业对于消费者诉求的重视,以及对待问题的专业严谨态度。

近年来,虽然汽车召回日趋完善,但是对于解决方案以及召回范围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新焦点。面对消费者的诉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是否可以通过相关测试和分析不断改进召回解决方案,从而为更多消费者解决车辆存在的隐患,未来将成为考验企业应变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关键因素。

2、新能源汽车召回占比日渐增多,动力电池成首要隐患

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技术的普及,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在不断涌现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诸如“过热”、“起火”等问题也逐渐成为新的安全隐患,而问题的根源无一例外都指向了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共计发起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累计召回3.37万辆缺陷车辆,其中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就有6520辆,在所有新能源汽车召回中占比最高。

蔚来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开创了中国造车新势力召回的先河,说明造车新势力已经从最初的PPT造车、实施量产交付阶段,转变到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也为其他新能源企业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供应商也在这次召回事件中经受了较大的考验,如何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提升核心动力电池的质量,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需要企业、电池供应商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3、各国别品牌质量投诉、召回占比差别大?自主品牌仍需加强召回力度

从各国别来看,2019年,德系品牌无论在召回次数还是召回总量方面都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国别品牌,共计召回63次,召回车辆约332.1万辆,占2019年召回总量超五成。与之相对应的来自于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德系品牌在2019年单纯质量类问题的投诉量占比仅为约12.2%,较少的投诉量与较大规模的召回说明德系品牌已经形成相对健全的召回机制,并能针对产品缺陷积极主动实施召回解决问题。

相比较而言,美系和法系品牌显然做得不够好。一方面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美系和法系品牌单纯质量类问题的投诉量占比分别为16.6%和7.1%,另一方面针对消费者的诉求,企业在召回态度方面显然也不够积极主动,两大派系的全年召回数量加起来还不到一成,体现出对于问题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2019年,自主品牌的召回次数较去年有着明显地增长,全年共计发布召回公告28次,召回车辆616,984辆,占2019年召回总量近一成。其中包括蔚来汽车因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隐患召回的4,803辆蔚来ES8车型,这也是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的首例召回。此外,诸如华晨汽车、猎豹汽车、吉利汽车以及长城汽车等多家企业也纷纷实施了主动召回。不过,相比近年来持续走高的单纯质量类问题投诉量,自主品牌目前的召回力度仍需加强,只有正确对待故障问题,持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才能不断缩短与发达汽车国家的差距,从而在大浪淘沙的车市中生存下来。

为便于消费者更加清晰的了解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情况,车质网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进行整理,按召回数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以下排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才上市一天,欧尚X5就被喷了个遍,承认国产车优秀这么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话是没错,但代价是羊已经死了。

亡羊补牢是问题出现后应该有的后置态度,但负责心前置,避免问题出现更为重要。

回看2019年汽车召回问题,欣慰的是整体召回数量在减少,但揪心的是,仍有680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因各种问题被召回。

据悉,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近170个,召回总量达到680万辆,同比下跌45.67%。

汽车召回数量在逐年减少。2016年召回总量达1179.5万台。2017年召回总量达到了2004.8万辆,2018年召回总量1251.3万辆。

在召回的品牌中,宝马、奔驰、大众在内的德系品牌累计发布57次公告,共召回汽车332.6万辆,占比近一半。日系共计召回汽车139.3万辆,占比两成左右;美系召回汽车71.8万辆,占比一成。而来自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召回60.6万辆,占比8%左右;韩系、法系等占比较少。

召回的原因也比较集中,高田气囊、减振器、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器设备以及制动系统召回601.3万辆,占比高达88.3%。

召回问题一直饱受关注,买了车的人在关心,准备买的人更关心。

细看召回相关数据,扉旅汽车看到旧问题还在持续发酵,一些新问题逐渐形成新的趋势。

没完没了的高田气囊

提到高田气囊,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完没了了。

高田气囊又被人们称为死亡气囊,是日本高田集团生产的,该安全气囊会爆裂金属碎片,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

高田气囊质量问题爆发始于2009年的一起交通事故。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儿开着一辆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气囊展开后,女孩儿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失血而亡。

时隔10年,2019年,因高田气囊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还在继续。

丰田再因气囊问题召回45万辆问题车型、奔驰再受高田气囊"荼毒"?BBA同日召回超40万辆车、讴歌召回部分RDX、ILX汽车,因驾驶侧配高田气囊……

2019年,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而进行的车辆召回似乎就没有断过。全年因高田气囊原因涉及召回17次,召回的车辆总数高达195.56万辆,占召回总量28.72%。

涉及的品牌也都是大众熟知的,包括了丰田、福特、宝马、奔驰、本田,还有特斯拉。

高田气囊召回已经进行了七年,召回数量高达1亿辆,其质量问题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可见一斑。

因高田气囊问题的召回已然成为汽车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召回事件,本来是安全保障的,却变成了安全的威胁,而最不能理解的是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

近日,据外媒报道,高田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召回,召回数量高达1000万辆。涉及到奥迪,宝马,本田,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法拉利等几乎全球大部分品牌。

最让人费解和气愤的是,召回的原因居然是之前同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0年了,你们解决什么,难道你们是在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检验问题是否解决了吗?

扉旅汽车请大家记住这组数字,全球至少有23人死于高田气囊充气装置故障,其中美国有15人遇难,此外另有230人因此受伤。

2020年希望这组数字不再上升,希望高田气囊带来的阴霾早点散去。

召回的热闹别来凑

新能源汽车的召回量增势明显,12批次共3.3万辆被召回,占总量的0.5%。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很多造成新势力的加入,经常会受到“造车这事你们真的行吗?”的质疑。

在扉旅汽车看来,这样的关注和质疑似乎鞭策作用不大。

2019年新能源缺陷车辆数量持续上升,涉及品牌范围也随之增大,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宝马、奇瑞、宇通、金龙等企业位列其中。

在召回的新能源汽车中,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其中因动力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有6217,占到了所有新能源召回车辆的18.6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标志和核心技术,屡屡出现问题,实属不应该。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军,来凑召回的热闹就更不应该了。

蔚来汽车作为新势力造车的领军者,在召回问题上也首当其冲了。

2019年4-6月,蔚来汽车接连发生多起ES8自燃事件,2019年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通知,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

据了解,蔚来汽车召回原因在于电池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磨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决定自2019年7月13日起,召回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生产的部分威旺407?EV系列电动厢式运输车,共计1389辆。南京金龙客车召回25辆NJL6118型纯电动城市客车。召回原因都是动力电池问题可能会引发自燃。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和未来几年汽车行业最热闹的板块,因汽车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是只看热闹而要参与其中,请你慎之又慎。

别让科技成为双刃剑

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车内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科技感逐渐成为刚需。

但就是这刚需的科技感,逐渐成为了引发召回的主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软件问题共展开22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累计39.46万辆。

2019年5月,捷豹路虎召回2018年4月11日至2019年1月7日生产的部分2019年款进口捷豹I-PACE汽车,共计254辆。本次召回是由于软件设置原因,在驾驶员制动时如果发生电力再生制动系统未按要求介入工作的偶发情况,摩擦制动系统补偿制动力的响应时间不符合驾驶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车辆减速减弱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同样是软件问题,2019年8月,起亚宣布将对11423辆2019款Optima轿车进行召回。召回缘于软件错误可能会导致车辆忽略前方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其他车辆,不会对司机进行警告,也不会在需要时启动自动刹车功能。

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但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汽车技术变革不能是把双刃剑。

事实上,由于科技系统导致的车辆召回已经呈逐渐上升趋势。

扉旅汽车了解到,在2013-2018年的汽车召回案例中,与汽车智能系统和功能相关的召回共有20次,涉及20.69万辆;涉及软件的召回次数109次,召回车辆191万辆,无论是召回次数还是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甚至还有美国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将有60%-70%的车辆因为软件安全问题被召回。”

对于汽车而言,任何软件或者硬件的升级,安全的考量一定是首位的。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很多车企提升产品的科技感,以此为卖点去打动消费者,但一味朝着升级方向使劲却忽略了产品安全的本身,这也是因科技元素问题被召回车辆逐渐增加的内因。

剑都有双刃的,一面进攻的同时,小心别让另一面伤了自己。

车辆召回,是汽车生产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企业责任,但不出现问题,避免召回更是汽车制造企业的责任,因为试错的代价太大了。

2020年,希望所有的驾乘人开车出门都能有去有回,远离交通危险,远离召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你觉得国产车好还是合资车好?就现阶段来说答案是没有悬念的,毕竟我们没有太悠久的汽车工业沉积,可话说回来单位周期内国产车的进步绝对比合资车快,所以我们也不要一味的自卑——就好像刚上市的?长安欧尚X5,才上市一天就被“喷”了个遍,要知道现在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新车到店,都还没有试乘试驾你挑哪门子毛病?

车身部分首当其冲的就是外观,主流声音就是质疑欧尚X5整体造型抄袭了玛莎拉蒂旗下的某款车型。车型设计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而且欧尚X5所针对的就是年轻用户,必然会融入一些运动元素,保守设计你说它不和国际接轨、个性设计你说它抄袭,就连其小扁平比轮胎都成了槽点,这些难道不是年轻人一直在追求的特点吗?

继外观之后受关注的是入门级欧尚X5的安全配置,被动安全方面具体到了没有侧气帘、主动安全方面具体到了没有主动刹车。诚然这是事实,但它6.99万起售的定价也是事实,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道理总该懂。低配车配置够的时候你嫌产量小、买不到;低配车价格低了你嫌配置不够;低配车配置够量也够了你嫌它卖的贵……

除此之外欧尚X5的动力也成了众矢之的,按理来说1.5T的蓝鲸发动机在国产车中那是排的上号的,有什么质疑的?网友讲话了:长安的蓝鲸发动机虚标数据,俗称“虚鲸一场”。我们且不论机头马力、轮上马力、以及唇上马力的关系,就差10千瓦左右的功率你在驾驶过程中能有多明显的感受?换说了,即便拧干水分蓝鲸发动机在动力输出方面也是不输主流同级车的。

这么看来欧尚X5还是一款揭露人性的车,针对它的发动机可以否定所有采用同技术的长安车、针对长安车又好像可以折射出国产车的现状,但新车卖得好与坏都要卖,而说它好或坏的网友都不一定会买,所以你觉得车的问题大点还是人的问题大点?

你只看到了它像玛莎拉蒂,却没看到它的黄金比例车身、它的对冲双腰线设计;你只看到了它入门级配置低,却没看到Onstyle3.0智能生态系统;你只质疑了它数据虚标,却没感受到它360毫秒的起步响应、它的7.7秒的百公里提速……难道这些“没看到”就只是因为它是辆国产车?

有的合资品牌断轴你忍了,有的合资品牌机油异常你认了,有的合资品牌几乎没优惠你也掏钱了,合资品牌召回就是良心、国产车召回就是质量不过关……为什么具体到自主品牌上就看不到好的一面?在没有一定保有量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欧尚X5是好是坏,可就对着几张官图就能随随便便给它判“死刑”,同级合资车看到这样的情况大概会乐到开花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