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知识 正文

大众为什么中庸_大众辉昂提车作业,低调中的奢华、德式优雅、中庸中的典范

2023-10-20 10:48:34 70 0条评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众为什么中庸_大众辉昂提车作业,低调中的奢华、德式优雅、中庸中的典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体验八代高尔夫 配置中庸改变甚少 大众走错路就会成为诺基亚
2.大众辉昂提车作业,低调中的奢华、德式优雅、中庸中的典范
3.销量逆势上扬,玩转中庸之道,大众朗逸因何畅销?

体验八代高尔夫 配置中庸改变甚少 大众走错路就会成为诺基亚

大众为什么中庸_大众辉昂提车作业,低调中的奢华、德式优雅、中庸中的典范

2007年诺基亚手机霸占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手机霸主。2011年诺基亚的市场份额暴跌至12%,随后的几年里,三星、苹果、华为接二连三超过了昔日手机市场的大寡头,2020年诺基亚手机业务早就被微软收购,成为了廉价手机的代名词。虽然用诺基亚的例子讲汽车可能不太贴切,但是真正体验过第八代数字?高尔夫之后,我认为大众需要重新思考前进的道路了。

高尔夫是大众家族中最重要的一款家用车,可以说甲壳虫+高尔夫就可以代表半个大众品牌!因此每一代高尔夫都或多或少代表着大众品牌未来前进的方向。第八代高尔夫在国内被取名为数字高尔夫,之所以叫数字高尔夫是因为,相比于七代高尔夫,它没有更换动力总成,在驾驶层面上没有做过多改变,它的变化都集中在了“电气化”这件事上!

第八代高尔夫整体尺寸长4296mm、宽1788mm、高1471mm、轴距2636mm,跟第七代高尔夫对比几乎没有变化,两台车的造型也基本一致,不过不得不承认第八代高尔夫更有王者气息,视觉感更现代。毕竟八代高尔夫采用了更窄小的进气格栅设计,两侧头灯组与中网连接也更为紧密,前杠上三层式的装饰风刀降低了整车视觉重心,同时提供了更具有侵略性的视觉观感!

车侧跟车尾的调整更小,比如车尾部的尾灯造型更精巧了,跟途观L等等车型更统一了,像一个手枪。后备箱门下宽上窄,成一个梯形,虽然没有对比测量过两台车后备箱门开口的大小,但是我觉得八代高尔夫开口面积好像更大一点。车侧处除了换装了更有未来感的轮毂,你还会发现整台车的腰线似乎采用了一种车尾略高、车头略低的俯冲式设计!车门扶手上方加装了少量镀铬饰条,全景天窗玻璃似乎变得更薄了。不过不管怎样变,我相信但凡认识第七代高尔夫的车迷们,一眼也能认出第八代高尔夫!相比新老轩逸那种翻天覆地,大众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的!

第八代高尔夫整体尺寸没变,所以车内空间表现也没什么特别的变化,至少我在体验时没有感觉到变化。不过新高尔夫内饰设计真的很惊艳,贯穿式立体仪表盘让大众原本沉闷的设计风格瞬间焕然一新!贯穿式空调出风口,触摸式物理按键让熟悉大众的车迷们简直不敢相认!不过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液晶仪表的尺寸仅为10.25寸,并且很多功能显示居然要被放置在显示器之外的塑料装饰面板中。中控屏幕也没有跟仪表盘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更向车内!下方精巧的电子档杆更节省空间,扶手箱前方的杯架储物格非常大且宽!

虽说车辆内饰科技感很强,不过缺点也很多,比如虽然全系采用新式电子档杆,但是第八代高尔夫并没有标配换挡拨片!门上手扣下方镂空没办法放东西,门上储物格的用料比较差!副驾驶前方中控台上造型过于丰富,但是我认为角落里容易藏污纳垢,皮+织布混搭的座椅做工一般,同时织布区域不好清理,手感不好!另外虽然新中控屏幕的UI看起来比较富有科技感,不过那个反馈速度,连领克都要笑出声音了,不过我还是相信未来OTA升级之后车机系统响应速度会有所提升!

第八代高尔夫依旧选用了我们熟悉的1.4T+7速双离合变速箱动力组合,作为大众旗下最经典的小排量发动机,日常驾驶动力依旧充沛,海外版的1.5T发动机虽然采用了更多先进技术,不过动力输出数据几乎相同就意味着新发动机是为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准备的,受限于成本原因,国内没有引进完全可以理解。不过目前网络上有个别媒体反应,双离合变速箱的调教变得更“奇怪”了,存在偶发性脱档现象,或许是因为试驾车调教上还不完善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我认为大众可能会成为汽车界的诺基亚,原因很简单!大众跟诺基亚都不是不思进取的车企,但是我认为他们的变革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说他们的变化都集中在了看不见的地方!第八代高尔夫最大的变化其实是采用了“2M”带宽的平台,简单点说就是以前你家路由器只能支撑KB级的传输,所以你上网就会很慢,现在你家路由器速度达到了2M/S所以你上网玩游戏自然就快了!但是这种快绝对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因为多种因素影响,高尔夫不可能达到L2+甚至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即便是达到了L3级别半自动驾驶,人们也很难意识到“系统速度提升了”这个概念!相反人们能够看见的是现在车机系统卡顿!能够看见的是ACC自适应巡航过程中车道保持功能会让这台车在车道内“晃悠”!

想一想诺基亚!即使到了品牌生命末期依旧坚持提供更强大的物理硬件,4100万像素的卡尔蔡司镜头即便放在十年后的今天,依旧算得上是次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不过诺基亚对那个摄像头的优化并不好,想要用4100像素的手机拍出好照片就一定要用户拥有好技术!而隔壁苹果跟三星当年在不断优化算法,有多少靓男俊女最后因为苹果还有三星在自拍上的优势转而选择他们?

在外观设计上,苹果作为新晋科技公司,设计非常大胆,三星虽然是老牌科技厂商不过设计也非常激进!反观诺基亚,因为硬件限制体积庞大!即便到了今天提起诺基亚,大家想到的还是扎核桃这个概念!我认为现在的高尔夫也是如此!或许因为高尔夫是大众最重要的一台车,所以外观、内饰上你很难看到高尔夫做出巨大变革!

大众跟诺基亚一样,拥有的科技储备跟市场份额都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在传统汽车(手机)领域地位无法撼动!但是反观苹果、特斯拉!虽然没有百年技术储备,但是凭借着全新的理念、大胆的思维,凭借一己之力居然改变了整个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我认为大众需要接受新鲜的事物,看不见的地方要变,看得见的地方更要变!消费者在意的应该是车辆空间是不是变大了,油耗是不是变低了,造型是不是漂亮了,而不是我的车有多少科技提升空间!

虽然短期消费者们不会在意高尔夫八跟七的区别,买单就对了!但是长远角度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本文内容由白话谈车撰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内配图除自行拍摄外或来自于网络及官方宣传稿件,如涉及版权请私信告知。

如果想了解更多汽车资讯,获得更多购车建议,欢迎您关注爱说实话的白话谈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辉昂提车作业,低调中的奢华、德式优雅、中庸中的典范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大众朗逸,有什么理由吗?

大众朗逸,也被网友称为“家用神车”。但是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惑,大众朗逸究竟有什么好?能让这么多人来选择它。

外观中庸能接受

其实在外观方面,大众一直在延续家族化的造型设计,但是最近几年改款也加入了比较流行的风格。朗逸也更像是小款的帕萨特,整个车头采用了扩大尺寸的倒梯形进气格栅与前大灯相连接,前机盖上隆起的线条也突出一些德系车的厚重感。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符合国人的审美,中庸大气,比较稳重的造型。最新的2021款大众朗逸全系标配LED前大灯和LED日间行车灯,除了低配车型以外,其他都有转向辅助灯和车前雾灯,整体的配置表现还算可以。

乘坐空间比较宽敞

低配车型采用的是织物座椅,其他中高配车型有混搭材质和仿皮座椅。整体的舒适性中规中矩,坐垫长度和腿部支撑性比较好,但是包裹性一般。整个的填充物并没有非常柔软,依然是德系车偏硬的感觉。配置方面比较少,手动调节没有任何功能,只有顶配会有主驾驶座电动调节和座椅加热。

动力表现家用合适

在动力方面,朗逸的表现还是比较好,整体的驾驶感受也很稳定。目前有1.5升自然吸气车型,最大马力113匹,最大扭矩145牛米,采用6AT变速箱。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150匹,最大扭矩250牛米,采用七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在驾驶感受方面,朗逸两款不同的发动机都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使用。当然开起来还是有一些区别。驾驶感受比较轻松简单,新手司机也很容易上手,1.4T的动力储备充沛,应对城市驾驶游刃有余,高速状态下超车也比较轻松。七速双离合变速箱依然有换挡速度的优势,动力衔接快,但是低速状态下仍然会出现偶尔的顿挫感。底盘的调校依然很稳,悬架也偏向于舒适性,适合家用。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选择大众朗逸的理由。

销量逆势上扬,玩转中庸之道,大众朗逸因何畅销?

其实我的本意就是想买个合资轿车的,预算也就是二三十万的车子,但是看着看着自己不由自主的就把预算往上提了,因为都想买个好一点的车子,在最后我相中了中大型车中的大众辉昂,我不是大众车迷,仅仅是因为喜欢辉昂而入手的,以前我也没有开过大众的车,我是今年11月份订的车,12月初提的车子,中毒太深,直接拿下的,虽然超了一些预算,但是车子是真心喜欢,提车算是好事一桩,准备了好几天,今天来交我的提车作业了。?相处的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满意依然是辉昂外观的大气美丽,美的事物总是分外惹人喜爱,大嘴前脸霸气十足,修长的车身,车侧线条非常丰富,显得十分秀气,可刚柔并济,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加上还是合资车,品质也过关,三大件好,车子就能多开几年,后期用车也会省心一点,但愿自己的选择是个好选择吧。

辉昂的外观应该算是老少皆宜吧,至少我感觉是这样。辉昂的前脸沉稳而又充满朝气,力量感也足。横向的格栅起到拉宽的效果,这使辉昂看起来更加显得大气。

侧面商务气质比较强,车尾的字母是一大亮点。只是大众的车外观设计过于套娃,辉昂作为他们家的旗舰车,还是缺少了一点自己独特的显性招牌设计。车身用料和外部工艺都没什么可挑剔的,这一点大众对于自己的“长子”还是很厚爱的。

多少人买大众,都是因为一个“大众情缘”,也许我也有,哈哈。

大众味儿十足,开出去不是那么豪华,但也不那么庸俗,很中庸。造型简单,大气。

家族式的外形设计和平直大气的线条,使它显得沉稳有力,如同一位可靠的伙伴。

尾灯的造型简洁而有力量感,略有点时尚年轻的意思。

车身的做工非常好,每一条缝隙都很紧密。尾部大众标识下面的字母很有豪车范儿,哈哈。

支持各种调节,这个价位的车子该有的配置都有了。

从设计上来说,辉昂的内饰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是车子这个东西,我觉得内饰的设计形式应该是要小于实用性的,而辉昂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的内饰虽然不像有的车那么惊艳,但是用起来特别容易上手,也很快就习惯了盲操作,因为它的按键合理、位置易于记忆。配置方面,豪华感算不得尽善尽美,但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配置都有,对于这么大的车来说,前后都配备雷达显然也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座椅方面的配置辉昂很是厚道,尤其是前排的通风加热以及按摩,对于一个月要跑几次长途的我来说绝对是神器。

空调出风口,面积特别大,这样的话天冷、天热的时候都很好用。

方向易于掌控,一个是方向盘很轻巧,另一个是指向性非常精准。方向盘打到底时松手,回盘的感觉非常棒。底盘韧性比较好,动态响应很舒服,连续转弯时感觉车身非常稳。五米长的车身在行驶中确实不如小车那么自由,转弯变道的时候需要多看两眼后视镜,预留更大的位置给旁边的车。

还有一个要不错的点就是车子的功能分区做的很棒,按键集中排列了,我这个喜欢按键操作的人也算是更加的合适吧。

乘坐空间方面倒没什么好顾虑的,车子轴距都超过三米了,内部空间自然好安排。后排达到了翘二郎腿的标准,前排更是不必说,副驾驶腿可以斜放打直。后备厢挺深的,但是高度一般,放多点东西的时候有点小麻烦,塞得太进去要探着身子才能拿得出来。四张车门的空间倒是利用得挺好,车门储物格挺宽挺深的。另外扶手箱手套箱的空间也都还挺大挺实用。?好啦,不知不觉就唠了这么多,今天先到这里吧,等我再跑一阵子再来和大家分享。

想要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拥有好的销量表现,最主要的还是要抓住消费者的购车喜好,而大多数的国人对于中庸之道可谓是非常推崇,不过分张扬,不过分低调,一款普通不扎眼的车款就是很多人购车的首选。

大众朗逸就是这样被国人认可的,作为国内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去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52万台,同比2018年销量增长了10.32%,在这样的车市寒冬中能够逆势上扬,不得不说上一句:厉害!

当然,朗逸的畅销离不开大众多年的品牌布局,借由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信任在加上作为中国特供车型的营销策略,朗逸能够轻松打开市场缺口也是意料之中,但是除了品牌影响力,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本身的实力到底如何呢?再加上前有国产帕萨特的不堪一击,也让消费者对于朗逸犯起了嘀咕,这款车是否真的对得起它的销量呢?

我将从外观——内饰——动力——空间4个维度结合车主对于车辆的喜好,解析朗逸的产品力,希望能够对车友有所助力。

外观

颜值造型方面是车主最喜欢的,大众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可以说外观上就是活脱脱的小帕萨特,分层式的进气格栅采用了大面积的镀铬装饰,提升精致感,造型独特的两侧大灯让朗逸在中庸中带有时尚感。整体在保证了稳重的前提下更向年轻人靠拢。车身腰线流畅上扬,搭配尾灯,更为时尚运动,相比宝来,这款车的外形条件更为优异,上档次。

内饰

内饰相对于外观,车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整体简洁实用,但是在科技感和舒适度上比较一般,中控为大众一贯的布局方式,按键质感一般,内饰材质也略显廉价,与同级别车款相比,内饰相对较差。

动力

动力方面车主还是非常满意的,朗逸共有3种发动机可供选择,分别有1.5L自然吸气发动机、1.2T与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1.5L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而1.2T与1.4T车型则全部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1.5L自动舒适版为例,驾驶体验不错,指向性很好,没有虚位,10秒就可破百,日常使用或者上高速都是非常舒适的。

空间

空间也不是朗逸的强项,数据就比较一般,而车内空间也比较紧凑,前排的腿部空间有限,舒适度欠佳,后排纵向空间比较大,腿部相对比较舒适,但是横向就比较拥挤了,坐3个相对胖一些的乘客就比较难受了。后备箱容量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如果想要短途旅行等需要装载量较大的话还是有点不够用。

其他优缺点

朗逸的隔音降噪做得非常不错,减震上也没有让人失望,驾车较平顺,座椅设计非常舒适,包裹性很强,油耗相对较高,但也还是能够接受的。据车主反馈,百公里油耗是8.0L,高速油耗是百公里6.7L上下。

总结

从产品力上来看,朗逸可以说完全迎合了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哪里都不特别,但就是那么恰到好处,没有豪华的内饰,没有花哨?的配置,但却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日常所需,再加上比较适合的价格和良好的品牌力,朗逸的畅销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