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知识 正文

苏27为什么发动机外露_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

2023-12-08 09:53:45 126 0条评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苏27为什么发动机外露_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27为什么发动机外露_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

文章目录列表:

1.苏27与幻影2000进气道的异同点
2.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
3.俄制战机外形怎么全一样,苏27、苏30、苏35,米格29、米格35等外形都几乎一样,我都看不出来。

苏27与幻影2000进气道的异同点

首先,幻影战斗机为两侧进气,而苏27为翼下根部进气。这种设计上的差别,让27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比幻影拥有更好的进气性能。其次,幻影战斗机进气口为半圆形,而苏27的为矩形且带有一定角度的偏斜。这导致幻影在非正常状态下(如大迎角飞行状态)进气效率和苏27的差距进一步增大。然后,幻影采用激波锥设计来改善不同速度下的进气状态,而苏27采用的是调节板。再者,幻影采用了S进气道。这个是由机体结构设计造成的,并不是法国佬早就发现S进气道利于隐形。苏27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例如27的发动机对进气量要求比较高)采用的是直通式进气道设计。最后,幻影在进气道外侧下方比较靠近进气口的地方有辅助进气口设计,而苏27却并没有这个。至于27进气口的鲨鱼腮设计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并不清楚。说了那么多不同,我们再来讨论下相同。首先,两款战斗机采用的都是超音速气动设计,这种设计下的两款战斗机在进气道内壁光滑度等多项指标上有共同点。其次,二者都有激波设计,用于调节不同状态下的进气状态,虽然采用的调节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进气道是集合了肋部进气和腹部进气优点的进气道,首先是位于机身腹部两侧,上面机身为翼身融合体,进气道和发动机好像挂在机身下一样,腹部进气的有点就是大仰角激动时进气效果很好,另外位于两肋部,使双发位于机身腹部的结构更合理,一般双发均位于腹部会比较紧凑,比如欧洲台风,设置双发比较费劲,空间紧张。幻影没有200是2000,幻影2000是单发战斗机,两侧进气道,各有一个激波锥,没有上长下短适合仰角飞行的进气口设计,高速效果会很好,仰角机动时靠激波锥提高进气效果,但整体来说,这种造型比较接近二代机,已经很少在新型战机上看到了

我只是普通军迷,更多专业相关知识你祝你能求助专家和书本了。真要比较差别和相同点,我上面那些只是最粗浅的。

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

苏27为何堪称史上气动最优战机?看看它有多少子孙就知道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军用航空市场刮起了一股苏霍伊旋风,以苏27为代表的的俄罗斯第三代战机频频亮相,苏-30、苏-33、苏-34、苏-35相继登场。苏霍伊家族的众多子孙中,苏-30以其集空战和对地攻击为一身的作战能力,先后出口多个国家,成为苏霍伊家族的新明星。

谈到苏-30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其母版苏27。苏27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重型制空战斗机,机体尺寸和重量与美国F-15接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原型机于1977年5月开始试飞,生产型号于1981年4月试飞。

苏27在研制过程中采用高推重比,低翼载荷设计,具有良好的空中机动性,堪称世界一流的制空战斗机。苏27具备突出的武器挂载能力,最大载弹量达6吨,机内载油量高达9.4吨,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最大航程3900公里。

苏27巨大的体积使其具备巨大的改进升级空间,所谓改进改型就是在不跨代的情况下更新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以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这种方法见效快、经济效益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费严重匮乏。1998年俄罗斯空军没有采购一架战机,2000年俄空军勉强采购了12架苏-30,而国外购买量达到38架。显然俄军工企业已经无法指望俄军采购维持生计,只能依托外国市场寻求出路。

要在全球武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武器的质量和竞争力,而俄罗斯经济不容乐观,无法全面投入四代机的研发,只能积极发展三代机的改进型,而自苏27问世以来,各种改进型已经超过30多种。

一般来说,战斗机的改进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战加强型,一类是突出对地攻击的多用途型。在苏-27的改进型中苏-35、苏-33、苏-37是空战加强型,多用途的有苏30,另外还有专门的对地攻击型苏-34。

相比之下苏-30的改进该型则经过一段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最初的空战加强型到最终打开国际市场的多用途型,苏-30本身出现的不同型号居然高达9种,形成世界战机发展史上一大奇观。

20世纪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军提出要对双座版苏-27进行改进,不仅可以作为远程战斗机使用,还要能够作为空中指挥机对单座苏27进行指挥,这就是苏-30的最初起点。

1993年由苏霍伊设计局将苏30改装成多用途战机苏-30MK,1994年的智利航展上,俄罗斯第一次公开苏-30MK,苏-30MK除了保留原机型的空战能力,还增加了多用途特性。

装有新型多功能机再雷达和广电探测设备,机上有12个武器外挂架,可挂装8吨弹药,是一种典型的双重任务战机。此后苏-30进一步融合了苏-35和苏-37的先进技术,加装了全动式鸭翼和推力矢量发动机,推出了更先进的苏-30MKI和苏-30MKR。

由于沿用了苏27的气动布局和动力系统,苏30保持了苏27优异的飞行性能,而在苏30最新型号苏30MKI上还加装了全动式矢量鸭翼和推力矢量发动机。

而在机载电子设备上,苏30装有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具体良好的地形跟踪、下视、下射和目标判别能力,对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160公里,能同时跟踪2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威胁最大的6个目标进行攻击。

苏30的头盔瞄准系统一改过去传统的攻击方式,飞行员只要面部朝向目标瞄准,无需将机头指向敌方,便可使机动性能优越的导弹锁定目标。头盔瞄准系统不但适用于空中格斗,还能引导对地攻击。

机上装备的电子干扰系统,包括来袭导弹告警,无线电侦查,无线电主动干扰系统,一旦发现可以电磁波照射,飞行员便可使用该系统对敌方实施干扰,有效保护自己。苏30在机身下方的两台发动机之间还装备有后视空空导弹,能向后发射经过改装的R-73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给对手杀个回马枪。

在武器系统方面,苏30机上安装了一门GSH-301型航炮,备弹150发。全机共有12个挂架,可挂载空空导弹,空地武器,火箭弹,字母弹,最大载弹量超过8吨,空空导弹有P-27、P-73等型号。

P-27是一种中距空空导弹,装有被动红外寻或半主动雷达寻的导引头,其射程可达80至85公里,改进型P-27E射程可达130公里。P-73为一种近距格斗导弹,其改进型具备向后攻击能力,向后最大攻击距离可达12公里。

在苏30的对地攻击武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KH-31系列反雷达导弹,这种系列的导弹能有效攻击中远距离的防空设施,防空导弹系统和雷达站,最大攻击距离达100公里。

所以从苏30的雷达、武器、载弹量上来看,其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多用途战机,目前已经出口到中国、印度、越南,伊朗也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

并且中国已经在苏-30MKK基础上研制出了歼-16重型多用途战机,换装了最新的有缘相控阵雷达,综合性能相比于苏-30有过之而无不及。

俄制战机外形怎么全一样,苏27、苏30、苏35,米格29、米格35等外形都几乎一样,我都看不出来。

30年过去了,为何我军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超期服役有什么秘诀?

中国的苏-27都是上世纪90年代订购的,其中最老的一批都服役30年左右了。让人奇怪的是,这些苏-27都属于早期机型,理论寿命只有1500小时。后来俄罗斯搞了个第一轮结构强化改进型,才让苏-27的飞行寿命突破了2000小时。按道理说,我国进口的早期版本原装苏-27应该飞10~20年就飞不动了,但为何现在30年过去了,我国的原装苏-27仍在飞行呢?

解放军的保养

首要原因自然是我军对装备保养维护很好。如果我们多注意一下海军,就会发现中国海军的退役军舰不管有多老,表面一定是锃光瓦亮的。对比一下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军舰,就会发现它们的军舰在退役时表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锈迹。

这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对于武器装备的综合管理能力,有了良好的管理,保养自然也能跟上。而保养跟上了,自然能大幅度延长战机的使用时间。

此外战机的理论飞行寿命和实际飞行寿命是有很大出入的,战机实际上的飞行寿命除了看它平时的保养外,还和它平时的使用强度有关。

比如说我国的歼-20,理论飞行寿命超过了3600小时,但第一架歼-20因为要验证战机,所以天天高强度飞行,所以这架歼-20从服役到退役只过了8年时间。

飞机平缓飞行时对其磨损最小,但飞机超机动就会对机翼、襟翼、发动机等各种零部件造成极大的负担。这就好比我们开车,汽车缓慢起步匀速前进自然磨损小,但汽车要是走几里路踩一脚刹车,然后又一脚油门飙出去,那这辆车开不了几年就得报废,放到飞机上也是如此。

苏-27刚进入中国时,我国那可是当宝贝供着。毕竟这款战机是从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开始进入中国的,而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款三代机歼-10,那要到2003年末才服役。就算是苏-27的仿制型号歼-11,那也是2000年才开始交付给空军使用。

所以在俄罗斯原装苏-27刚进中国时,我国就只有这一款三代机可用,我国自然要好好爱惜。如果我们去找一下从1992年到21世纪的苏-27训练视频,就会发现当时解放军空军的训练相对保守,很少有学着西方战机进行大幅度机动的例子。而且不单单是中国,美国对于战机的维护保养也是非常出色。

比如美国的F-35,理论寿命3000~4500小时,但有部分机体经过改进翻新,使用寿命达到8000小时的记录。甚至有理论认为,F-35在持续的翻新下极限服役时间能达到120年。在现实中自然不可能让战机服役120年,但这也能看出美国在航空保养方面的能力同样不凡。

苏-27退居二线

原装苏-27用得久的第二个原因,是我国自己的国产战机生产跟上了。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我国就有了生产歼-11的能力,到歼-16在2016年正式服役,原装苏-27就一下子不是那么不可替代了。对于中国来说,苏-27原装相当于这东西受制于俄罗斯。实际上当初我国仿制苏-27,生产歼-11的时候,也得大量进口俄罗斯的零部件。

根据协议,从1998年年底至2002年,俄罗斯为中国提供120套苏-27的散件,由沈飞进行组装。之后沈飞开设歼-11生产线,这120架苏-27的散件用于中国制造歼-11,并以每年20%的进度逐渐给歼-11替换上中国的国产零部件。

所以中国对于原装的苏-27实际上是不怎么放心的,在歼-11完全国产化,以及歼-16这款重型战斗机诞生后,原装苏-27就用得非常少了。再加上后来我国进口了苏-30,原装的苏-27彻底退居二线,也只有平时训练时会拿出来一下。

苏-27的发动机和进入中国时间

原装苏-27用得久的第三个原因和发动机有关。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比中国强出多少,从二战到后来的冷战,苏俄都践行了质量不够数量来凑的军工生产观点。

所以俄罗斯的航发有一大特征,那就是推力比较大,显得暴力,但使用寿命比较短,通常只有美国同型号航发寿命的一半。

俄罗斯航发的寿命自然也严重影响到了苏-27的使用寿命。我国在引进苏-27后,在后续的维护保养中逐渐替换成了中国的航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原装苏-27的寿命。另外中国对苏-27的维护起到了一定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但是比较有限。原装的苏-27并不是全部都用到了2022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苏-27基本都是从1995年订购的。

我国一共从俄罗斯那里买了两批苏-27,第一批在1990年订购,在1992年全部到货,共26架。第二批在1995年订货,也是26架。这第二批的苏-27最后几架在2006年左右到货,距离现在14年。

这第一批的苏-27,在2010年时就陆续开始退役了。从1992年进入中国到2010年退役,服役时间达18年。和原本预计的理论寿命1500小时相比提升了很多,但并没有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对比一下2006年最后一批到货的苏-27,我国现在还有苏-27在服役其实非常正常。

所以苏-27的超期服役本身没什么稀奇的,大众对它感到好奇也只是不清楚苏-27进入中国的时间。再加上我国保养好以及让苏-27退居二线,进一步延长了苏-27的使用寿命,才让很多人认为苏-27好像服役了30年时间。

主要 是这些飞机的气动布局 相似,因为 苏27 和米格29的成功,而沿用后面的苏式战机,这里的原因是:苏系战机的发动机推力及综合能力不如美系战机,所以苏系战机更依赖于气动布局,因此苏系战机就以外形细致 圆滑 著称,这样的外形也被沿用下来。

原创